免费咨询

400-029-0560    

029-82593235


规格齐全   质量保障

高效 节能  环保的节能电机


文章
  • 文章
搜索


我们公司是国内的电机供应商之一,产品包括各种高低压、交直流、高压同步电机等。目前所有产品正逐步升级为高效节能电机!

本公司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覆盖全国34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售后有保障!
买电机,就选我们!

首页 >> 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 为何中美同时角力“制造业” 缘由何在?
详细内容

为何中美同时角力“制造业” 缘由何在?

中美同时强调制造业升级,制造强国是必由之路美国二战之后成为“世界工厂”,制造业非常发达,但是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由于比较优势丧失,制造业开始出逃。2008 年金融危机后,奥巴马政府陆续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实现“再工业化”。但是根据Statista 网站的数据,2016 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滑落至历史低点11.7%,表明“再工业化”效果不理想。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进一步强调让“制造业重回美国”,并推出一系列政策,包括将企业所得税最高税率由35%降至21%。

 

根据万德数据,中国制造业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40 年间工业增加值复合增长率13.75%。但是我国人口红利逐渐丧失,低端初级制造开始往东南亚等国转移。2008 年后,我国推出了四万亿刺激政策,国内出现了房价等资产泡沫,根据Wind 数据,一线城市百城平均房价由2011 年的22091 元/平米上涨至2017 年的41055 元/平米,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实体经济发展。

 

新一届领导不断强调中国经济需要“脱虚向实”,并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等规划,中国实体经济需要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回顾全球制造业四次迁移,创新才能驱动产业发展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全球制造业转移走向对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乃至世界格局都有重大的影响,近代世界历史上共出现过四次制造业大迁徙,其背后驱动力都是创新因素。

 

第一次制造业中心迁移发生在1920 年代,由英国迁往美国,原因是美国在制造流程上创新。美国通过发明出流水线生产方式,使大规模量产成为可能,同时也集中了研发力量。而英国则保留了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1920 年代末,美国的研发支出在国民产值中所占比例高达 2.5%,而同期的英国只有 2%;美国土木工程师在总就业人口中所占比例已高达 13%,高于英国的5%。

 

第二次制造业中心迁移发生在二战后,由美国迁往日本,德国。两国实现了协作体系的创新,许多企业数十年钻研一个细分行业。这些企业拥有雄厚的技术储备,产品质量世界领先。例如日本制造的光刻机技术世界领先,定位精度达到0.01 微米,而德国供应了其中最核心的光学元器件。

 

第三次制造业迁徙发生在1990 年代初,亚洲的新兴工业体,如韩国与中国台湾,积极整合产业链,实现了技术突破。典型的例子如台湾的台积电,富士康,以及韩国的三星集团。上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由美国公司负责设计,中国台湾负责代工做硅晶片厂,尝试了不同尺寸的硅晶片,从硅晶片制造到切割、封装、测试,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通过打通产业链,不但降低了成本,还提供了深入了解技术的机会,为创新提供了条件。

 

第四次制造业迁徙的目的地是中国。我国始终坚持制造业体系化。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完备的工业体系,软件服务商有BAT,硬件制造商则有联想、华为、小米等。自有工业体系的最大优点在于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大部分能转化为投资,进入了整个国家的原材料工业、能源工业、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之中,使得一个强大的工业和市场体系最终在我国形成。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根基,大国角力抓手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制造业对国民经济有非同一般的重要作用,这也是中美两国都重视制造业的原因。制造业能够大量吸纳劳动力,2016 年我国制造业吸纳就业人数4893.8 万人。制造业在国家经济体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助推作用,2017 年我国工业增加值总量占GDP 比重为33.9%。

 

同时,制造业能够为军事工业提供技术支持,是影响一国军事实力强弱的重要因素。制造业能够提供国防物资生产能力,保障国家安全,是大国间角力的重要抓手。例如我国自产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是加工叶轮、汽轮机转子、大型柴油机曲轴等军工配件的唯一手段,提升了我国军工行业精密加工能力。


标题名称
更多
标题名称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总部地址: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明光路

免费咨询电话:400-029-0560

座机:029-82593235

传真:029-82520258

Email:simojituan@sina.com 

版权所有:  西玛电机集团公司

企业官网:http://www.simojituan.cn

备案号:陕ICP备13007506号 -5







联系我们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029-82593235
13619213214
- 销售客服
扫一扫 加微信
技术支持: 信联 | 管理登录
seo seo